
灌南县“五大行动”开启富民“蘑”法盒
本报讯(记者 张文华 通讯员 殷开军)近日,《灌南县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正式出台,标志着这个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主产区开启了从“规模优势”向“全链优势”跨越的新阶段。未来3年,灌南将以“产业强基、科技赋能、补链强链、绿色发展、品牌建设”五大行动为核心抓手,全面激活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致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和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全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阵地,灌南县当前工厂化鲜菇总产量已占据全国十分之一,行业总产值高达65亿元。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灌南十余年深耕细作、创新求变的结果。如今,依托新方案的指引,灌南食用菌产业正向着“品种结构更优、规模优势更显、科技支撑更强、产业链条更全、三产融合水平更高”的目标奋力迈进,力争建成以食用菌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使其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柱。
走进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厂房,这是一个智能控制的现代化农业工厂。在这里,智能控制系统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智慧管家”,对室温、料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环境参数进行着毫厘不差的精准监测与调控,实现了食用菌从接种到采收的全流程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通过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的完整流程,我们将营养物质充分输送到菌菇中。三次堆料进入菇房后,仅需21天就能培育出成品蘑菇。”裕灌供应链总监陈锦河介绍。正是凭借这套先进的生产体系,裕灌每日能稳定产出优质双孢菇近150吨,年销售收入接近5亿元,展现了科技驱动下现代高效农业的巨大潜力。
科技的力量同样体现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在江苏丽之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包制作车间内,全自动制包系统高效运转,工人们只需辅助操作,套袋、装料、压实、运输等流程便有条不紊地完成。“我们从原料处理、打包接种,到后期定制库培养,全程采用机械化自动生产线运行,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菌包质量的稳步提升。”公司技术主管蔡正波表示,高度的自动化让丽之缘的两个车间每日可产出菌包约40万包,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远销至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市场。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灌南已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灌南模式”。在空间布局上,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三口、百禄等重点镇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产业结构上,则以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双孢菇为主体,季节性大棚栽培平菇、羊肚菌等特色品种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多元、高效、灵活的产业生态,成为全省高效设施农业的一张亮眼名片。
这一模式不仅做大了产业规模,更在做强产业链条。根据新出台的三年行动方案,灌南下一步将重点实施“补链强链”行动,力求在菌种研发、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实现突破,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明确提出了争创全国最大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的宏伟目标,意图在细分领域夺取绝对话语权。
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蓝图徐徐展开,灌南食用菌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五大行动”的协同推进,一个科技含量更高、产业链条更全、综合效益更好、辐射带动力更强的食用菌产业集群正在灌河之畔加速崛起。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