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6 海州
2025年09月19日

智慧“农眼”守田垄 科技为秋粮丰产“加码”

  

    “你看这组数据,土壤墒情刚好达标,结合未来3天的气象预测,明天不用额外灌溉。”9月的清晨,海州区岗埠农场农技员徐辉指着智慧农业全域农情测控平台上的实时数据说。如今,有了这个“智能助手”,他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顶着烈日在田间逐片观测,轻点屏幕就能精准掌握稻田“健康状况”。从智慧农情测控平台到无人植保机,“新质生产力”让岗埠农场传统农耕升级,筑牢秋粮稳产根基。

    这个让农技员们赞不绝口的平台,是岗埠农场推动智慧农业的核心装备。它整合了无线农业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与盐分监测站等多类设备,像一套“田间诊疗系统”——能24小时捕捉空气温湿度、虫情动态、土壤水分等关键数据,还能完成积温积光分析、病虫害预警等“进阶任务”,为田间管理提供全方位、高精度的决策依据。

    “以前全靠脚底板和经验,一片地跑下来一身汗,数据还难免有偏差。”徐辉坦言,过去人工观测不仅耗时费力,遇到突发天气或病虫害,常因判断滞后影响应对。而现在,平台数据实时更新,农技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远程“巡田”:高温干旱前,提前规划灌溉;病虫害高发期,系统自动预警,生产区大队能迅速精准防治,避免扩散。

    更关键的是,平台的积温积光分析功能,让农技员能精准测算水稻生长所需的温度和光照,科学制订施肥计划;土壤墒情监测则像“节水管家”,实时把控土壤水分,既保证作物需求,又避免水资源浪费。这些技术加持下,田间管理从“凭感觉”转向“靠数据”,精准度大幅提升。

    除了地面的智能监测,空中的科技力量同样亮眼。岗埠农场引进的60台无人植保机,从施肥到打药实现全方位覆盖,成为秋粮管理的“空中尖兵”。傍晚时分,一台无人植保机闪着灯光腾空,在北斗导航指引下掠过稻浪,均匀喷洒掺有叶面肥的药剂。“高温天给水稻打药,必须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否则容易伤苗。”农业中心负责人包加站介绍。

    更关键的是“精准”二字。无人机通过北斗定位,作业误差能控制在5厘米内,药剂用量比人工减少20%,还能根据地块肥力差异调整施肥量。“我们在药剂里添加叶面肥,既能防病虫害,又能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旱性。”包加站说。

    近年来,岗埠农场持续加码智慧农业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落地。从优化平台监测精度到组织农技员培训,让技术真正扎根田间。如今,这套全域农情测控平台已成为秋粮稳产增产的“科技后盾”。农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智慧农业,扩大技术应用范围,以科技赋能加速农业现代化,让更多田野享受到“数字红利”,筑牢粮食丰产根基。(赵威娜 徐卫)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