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7 连云
2025年08月29日

高公岛街道柳河村

开创“三微三心”工作法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高公岛街道柳河村

    开创“三微三心”工作法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连云区高公岛街道柳河村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创新推出“三微三心”工作法,以“微网格”织密服务网络、“微项目”回应民生需求、“微平台”畅通互动渠道,将政策宣传、民生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探索出一条贴合乡村实际、富有活力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民生服务更接地气。

    “微网格”织密连心网

    服务群众零距离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这是柳河村推进“微网格”治理的核心理念。该村结合村落布局与人口分布,将全村划分为3个“微网格”,每个网格均配备1名党员宣传员和2名志愿者,构建起“1+2+N”网格化服务体系。其中,党员宣传员既是政策传递的“传声筒”,也是民情收集的“收纳箱”,他们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每周至少走访2户家庭,面对面收集群众诉求,现场解答医保参保、渔船补贴、就业扶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在田湾网格,党员许晓佳的民情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微心愿”:独居老人李大爷希望在家门前安装路灯、渔民张大爷想了解休渔期渔船检验流程、张大妈咨询医保报销细节……这些诉求通过“网格上报—街道研判—部门联动”的闭环机制,48小时内即可得到响应。同时,柳河村还通过“网格议事会”“渔村夜话”等线下协商形式,邀请村民共同参与治理决策,让村民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今年以来,仅通过“微网格”机制,便推动解决道路修缮、路灯焕新、自来水改造提升等民生问题10余件。

    “微项目”撬动大民生

    精准服务暖人心

    围绕“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需求,柳河村创新打造“银龄智享”文明实践品牌,推出系列惠民“微项目”。针对全村200位65岁以上老人,村里定期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健康检查等活动。75岁的惠奶奶通过“银龄学堂”学会视频通话,成功与在外务工的子女实现“云端团聚”;联合高公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年度体检,累计惠及老年群体300余人次。

    在关爱儿童方面,柳河村打造的“四点半课堂”整合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资源,开设历史文化、非遗剪纸等特色课程,解决家长“放学后无人看管孩子”的难题,累计服务儿童100余人次。“孩子放学有了安全去处,还能学到传统文化,我们家长也更放心了。”村民卢女士感慨道。此外,村里还推出“农家乐技能培训”“海产品电商孵化”等项目,针对性提升村民就业创业能力,带动10余户家庭实现增收,推动文明实践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

    “微平台”架起连心桥

    线上线下共治理

    “家人们看!这是我们刚加工好的紫菜,品质新鲜,价格实惠……”在柳河村电商基地的直播间里,创业者胡长城正通过“云端带货”展示当地海产品,这种线上销售模式已帮助村民增收10余万元。作为线上治理与服务的“中枢”,柳河村建立覆盖全村户籍人口与常住居民的村民微信群,聚焦渔船休渔期管理、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政策宣讲,及时发布村务公开信息、惠民政策及乡村发展动态。群内还搭建便捷沟通渠道,村民有疑问可随时留言,工作人员实时回应,高效互动助力村务办理提质增效。

    线下,柳河村同步构建“1个实践站+1个睦邻点+N个家庭阵地”的实体服务网络:“人民调解室”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渔民担任调解员,凭借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成功化解多起邻里纠纷;“农家书屋”变身理论宣讲新阵地,定期开展“渔民夜话”“有事好商量”等活动,让村民在轻松氛围中参与村务讨论、学习政策知识。

    “我们将继续深耕‘微治理’模式,让每个‘小单元’都成为传递党的声音、凝聚群众力量的坚强堡垒,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柳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海军表示。(高宸)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