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高难度毫米级手术助患者挺直腰杆
灌云县医院脊柱微创技术迈上新台阶
实施高难度毫米级手术助患者挺直腰杆
灌云县医院脊柱微创技术迈上新台阶
近日,灌云县医院骨科团队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驻点专家陈康武的帮扶下,成功为一名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合并超细椎弓根(直径仅2.8毫米)的患者实施高难度“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该手术达到了传统椎体成形术的技术极限,标志着该院脊柱微创技术迈上新台阶。
73岁的周阿婆因摔倒出现严重腰背痛,活动受限,无法站立行走。经检查,她被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L1)”,而进一步影像学评估显示,其椎弓根直径仅2.8毫米,远低于正常成人4.5-7毫米的范围,且伴随严重骨质疏松。
陈康武、骨二科张雄医师团队针对患者病情开展讨论。陈康武提出:“PKP(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虽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该患者椎弓根过细,穿刺通道狭窄,球囊和骨水泥注射工作通道难以置入,极易引发穿刺失败或神经损伤,手术难度极大。”面对高难度挑战,陈康武及骨科医师团队经过全面评估风险后,决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微创方案,迎难而上。
为攻克手术难题,骨科医师团队凭借毫米级精准操作,通过三大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术中透视精准定位:借助术中C臂机透视呈现的椎体“一线影”,精准规划穿刺路径,巧妙避开脊髓神经,为手术安全奠定基础。选用超细操作工具。采用特制直径2.4mm的穿刺针,逐步建立工作通道,配合球囊扩张,适配患者超细椎弓根的特殊情况。单侧穿刺降低风险。术中透视发现患者左侧椎弓根不具备穿刺条件,立即调整方案,通过右侧椎弓根单侧穿刺灌注“骨水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整场手术仅历时40分钟,术后周阿婆腰部疼痛缓解,次日便能下床活动。复查结果显示,其骨折椎体高度恢复,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合并超细椎弓根并非‘无计可施’。”陈康武表示,“该案例的成功,充分展现了灌云县医院骨科团队在解剖变异应对与术中应变上的能力。而通过精准微创技术,帮助患者快速康复、避免卧床并发症,正是医院始终的追求!”(颜景荣)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