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4 山海经
2025年08月08日

父子交通员老宋和小宋

  

    □ 袁广才

    1992年9月至10月间,笔者为了完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灌云县党的交通邮政史汇编》的编写任务,先后去上海、赴杭州,到合肥等地找革命老干部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听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原中共江苏省灌云县委敌工部部长、安徽省物资管理局局长封必琉老人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我讲述:父子交通员的故事。

    老宋:身兼两职的交通员

    记得那是1992年9月16日的上午,封必琉老人在他的办公室,在我的恳求下,他说:光阴似箭,记忆犹新,老宋和小宋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故事中主人之一——老宋的大名叫宋守彬,知道他真名的人很少,大家都称他老宋,又因他小时候出过天花,留下了满脸黑麻子,因此,大多数人称他宋大麻子。这种称呼,在革命队伍中并没有轻视人的成分,互相间都称老张、老王,或小李、小赵,对年纪更小的同志都喊小鬼,连姓都不提,这里包含着平等相待、一体同心,表示有深厚的革命感情,富有亲切感。1892年,老宋在江苏灌云县三区张店乡东北角约2.5公里的孙老庄出生,他祖孙三代都是地主孙鳌峰的佃户,种地主的土地多年。

    老宋于1939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忠于党、忠于人民。1940年秋,八路军第五纵队开辟淮海革命根据地,成立了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老宋为了不当亡国奴,不甘心忍受敌人的践踏,决心投奔革命。他经过串联,带本村解景桂、朱石宝、孙士贵等11人投奔了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要求参加革命。民主政府对真心投入革命的人,都十分欢迎。对所去的人,根据不同的年龄和特点。分配不同的工作,有的留在机关当勤务员,有的送到警卫班当警卫员,有的到交通班当交通员。老宋年龄较大,时年已达48岁,考虑他是灌东人,过盐河封锁线比别人方便一些,便被分配到交通班当交通员,专门负责县政府与灌东地区的长班交通。

    自从当了交通员以后,他就成为灌东到灌西的鸿雁、红色信使、重要的接线人。当时,这些地区,都是敌后游击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步行,对专职交通员只配有一条粗布口袋,下口封死,上口用结实的布条子穿上,用手一撑,口就张开,布条一拉就紧上,这样便于背在身上。此外,还有一本登记信件的专用簿子。除此,别无他物。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都是农民打扮,他无须化妆,一身都是农民的本色。

    老宋对工作极端负责任,毫无利己之心。他每天所想的和所做的,都是千方百计地完成党所交的任务。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在送信中失误。无论是冰天雪地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他总是早晨从灌东去灌西,天不亮前渡过盐河封锁线,上午到达县政府,下午又回灌东,在天黑前后过盐河线。每天来回都在50公里左右。当时,他已是50岁左右了,但毫无倦意,走起路来特别快,因此,大家都称老宋是飞毛腿。万一遇到什么变化,以确保安全为原则,选择通过封锁线的时间,采取可靠的办法,及时准确地把信件送到。他和交通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次过封锁线,都有交通队保护,有时还专门派武装护送。

    老宋同志不单是完成送信工作,他还经常兼任其他许多重要任务。他既是交通员,也是情报员。为了党政军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他经常将所得情报,立即转告有关领导机关。他的家就在张店乡伪乡公所旁边,伪乡长白有余知道敌情后,都是马上将情况告诉他或告诉他的儿子小宋转报我领导机关。由于他常年在交通线上来来去去,人员熟、情况熟,因此,许多党政干部来往,都由他代为护送。没有把握的事他不干,只要他接受了,就保证安全,因而,他又成了临时的保卫人员。有一次,灌云县县长孙笃生随他过盐河东,刚过了新淮公路,突然发现公路上有敌人,沿着公路线由北向南行进,此时,只有加快步伐向东才较安全。但老县长是高度近视,不小心又把眼镜丢掉了。警卫员在后面监视敌人,老宋也来不及顾他的眼镜,只有更加用力地扶着老县长向前跑,一直跑到孙腰庄,到了我们的控制范围,大家的心情才平静下来。这还不算,干部随他一起,万一耽误了时间,肚子饿了,他还帮助搞到吃的,因此,又成了临时供给员。干部安全交给他,一切都包在他的身上,他总能保证万无一失。

    老宋和群众的关系非常密切。交通沿线,他熟悉的人很多,在哪里遇到敌情,群众都能掩护他。有一次途经家门,顺便到家里看看,伪军陆大汉带40多个伪兵,突然将他住的村子包围住,目的是搜捕老宋。在这种情况下,再想离开村子已不可能了,他急中生智,迅速退出门外,由小巷口串到后排相守宽的家里藏起来。伪军挨门逐户搜查,结果收到相守宽的门口,硬要进到屋子去查找,相守宽的老伴相奶奶对伪军说:“我家全家人都睡在床上盘灾(伤寒病),你们如果不怕传染,就进去看看。”伪军听她一说,个个怕传染,没有一个愿意进屋的。相奶奶只用两句话将敌人骗走,掩护了老宋。敌人走后,老宋安全地回到机关。类似这样的惊险事,当然不是一次两次,老宋每次遇到惊险事总是有办法脱险的。他在革命过程中,家庭遭受多次损失。1944年,灌东突围以后,他家的房子被敌人放火烧掉,牛被伪军拉走。

    老宋对待党的工作,热忱、忠实、稳妥,对待同志诚恳、朴实,受到广大干部尊敬和爱戴,凡是认识他或知道他的人,公认他具有老黄牛精神。他从1940年秋天参加革命,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至全国胜利,他对通信工作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他从来不为名、不为利。全国解放后,组织上动员他到县政府招待所工作,他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已近60岁,又没有文化,就主动要求回到张店乡二里大队,替大队继续当交通员并兼任大队的调解员。老宋于1973年病故,享年81岁。

    小宋:继承父业公而忘私

    继承父业的小宋,原名宋和季,后改名宋明。在他父亲的影响下,于1940年冬,迟于他父亲3个月时间到灌云县政府当勤务员。时隔不久,年仅16岁的小宋,就被我情报站站长吴泉友同志要去当情报站的交通员(对外叫交通局,实为情报站),一直干到1948年淮海战役胜利,此后,小宋被调到灌云县同兴区担任交通分局局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

    1949年大军渡江时,随军南下,到江苏宜兴邮电局当副局长,1962年由苏南的宜兴县邮电局调回苏北江苏灌南县邮电局继续担任副局长,1980年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小宋的为人,有许多方面与他父亲相似,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平时只知道一心为公,对个人的事情从不计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