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与星火 当个体微光聚成志愿星河
“胡姐,把‘爱心通道’的指示牌再往中间挪挪。”节假日的连云港火车站候车厅里,任礼梅踮着脚,指挥银龄志愿团成员调整引导标识。银发在人潮中忽隐忽现,她的志愿服务马甲后印着“大脚板志愿团”,在攒动的行李箱间格外醒目。该团队10余名成员分散在检票口、自助售票机旁,有人弯腰帮老人提行李、有人耐心教旅客操作购票系统,此起彼伏的“我来帮您”“小心台阶”,织成候车厅里最温暖的背景音。
几天后,在社区活动室里,63岁的房树巧正把和好的面团分成小块,案板上撒着细密的面粉。“任姐,馅儿够不够?”她抬头问。任礼梅每个月都会带着团队志愿者到社区为残疾人包饺子,轮椅上的李阿姨学着捏褶,任礼梅蹲在旁边手把手教:“中指抵住,两边轻轻一合,对,就是这样。”
这支成员平均年龄65岁的大脚板志愿团已成立7年了,该团队让银龄志愿者的服务半径不断扩展。节假日的火车站,他们化身“导航仪”,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指引方向、搬运行李;旅游景区的熙攘人流中,他们是耐心的“活地图”和秩序维护者;社区一声召唤,他们更是闻声而动,哪里需要,“大脚板”就踏向哪里。
在大脚板志愿团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同时,退休多年的市一院儿科原主任陈晶,则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守护生命的使命。
义诊台前,她正为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听诊,眉头微蹙,神情专注得仿佛时间从未流逝。“陈主任,您都退休了还这么辛苦,我们心里真是过意不去。”一位抱着孩子前来复诊的年轻母亲满是感激。
陈晶轻轻放下听诊器,温和地笑了笑:“当了一辈子儿科医生,孩子的哭声、笑声都刻在骨子里了。能发挥点余热,帮孩子早点发现问题,命运可能就完全不同,我这心里,比什么都踏实。”正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责任,让她在义诊中筛查出数例被忽视的先心病患儿,为及时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