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3 要闻
2025年08月04日

“夜引力”如何让港城夜晚“更香”

——港城夜经济系列观察(二)



  

    □ 朱迅 钱凡雪 唐梦玲

    华灯初上的连云港城市夜间灯光强度指数为18.88,位列全国第56位,拥有46家电影院、287家酒吧,这样的连云港值得期待。当烟火气遇上精彩夜晚,港城如何既能留住排队的食客,又能牵起演出散场后的消费链条?这不仅是几条街区的事,更是能否锻造出持续“夜引力”的关键所在。

    港城需要什么样的夜经济

    夜间经济,一般包含的是从晚6时到次日6时这一时段,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为了激活城市夜经济,2023年,市发改委会同市商务局、文广旅局、市场监管局和财政局共同认定了陇海步行街等20家单位为市首批夜间经济集聚区示范点。

    在这波政策的激励下,港城夜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今年各地都在抢抓苏超热潮,带动夜经济发展。“受到苏超等因素影响,直到凌晨,我们的一些餐饮、午夜电影都会有消费订单。”吾悦广场海州店总经理许旋介绍。今年夏季以来,整个综合体夜间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三成,夜间餐饮消费堂食订单也提升了30%。”

    商业综合体夜间销售增长是夜港城消费活力的一个缩影。大众点评网2024年数据显示,连云港拥有32515家餐饮店、10116家超市便利店、46家电影院、287家酒吧、452家文化业态机构、1270家运动场馆、书店、24小时便利店和星级酒店共同编织起一张城市“夜态”网络。港城夜间交通活跃度位列江苏第9位。

    为探索夜经济活力街区建设,港城各地挖掘夜消费潜能。位于海州的双龙井景区,每逢节假日及周五、周六晚间上演的《镜花绮梦》演出,巧妙地将《镜花缘》故事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实景演绎,赢得了游客们的称赞,彰显出本地文化资源的吸引力。

    这些做法带动了港城夜经济繁荣。在海州区盐河巷,各家烧烤店店员在巷内热情地招揽顾客,烤串在师傅们的手中翻飞,嗞嗞作响。勇诚海鲜烧烤店的营业员说:“周末桌子根本不够用,一晚上能翻台90多桌。夏天比其他季节客人多,平时的上座率也能达到65%。”

    通过梳理港城夜经济活跃区可以清晰看到连云港夜经济是沿着商圈、交通线,甚至大型社区组团密布。

    做好特色文章

    方能“夜”精彩

    港城发展夜间经济拥有一定基础、成长潜力巨大,如何挖掘这些潜力、有哪些新的增长点可以探索呢?

    笔者走访我市几大热门街区后发现,街区与商业体之间的融合仍有提升空间。盐河巷、陇海步行街等核心街区,七成以上的业态依然集中在烧烤、小吃等传统“逛吃”模式上,同质化问题比较明显。陇海步行街相关负责人表示,游客在街区的平均停留时间大约只有1.5到2小时,反映出文化体验和沉浸式互动项目的稀缺,业态对游客的深度吸引力需要加强。

    空间上的割裂和联动不足是另一个挑战。高德地图测算显示,海州吾悦广场与苏宁广场之间3.2公里,这段距离无形中阻碍了客流的自然流动,商圈和商圈不能形成良好“互动”。另外,双龙井的《镜花绮梦》演出虽然精彩,但更像是“孤岛式”的存在,未能串联起周边的商业街区或大型商业体。游客看完演出后,往往缺乏便捷的后续消费场所,体验大多停留在“观看”层面,难以转化为更长时间的停留和更丰富的消费。

    针对我市夜间消费现状,推动街区与商业体深度融合是重要方向。打破点与点间的空间阻隔,可以在主要街区、人流聚集点,如苏宁广场、女人街、海州古城、花果山景区之间,开通免费或低票价的特色观光接驳车,每日傍晚至夜间运营,方便游客在不同区域间便捷流动。

    在业态上,核心街区需要丰富内容,减少同质化。例如,上海“今潮8弄”利用历史建筑改造为沉浸式的艺术空间,其与周边商业体深度结合,通过艺术展览、市集、音乐会等多业态组合,一站式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有效延长了停留时间。

    双龙井景区可考虑引入基于本地文化IP,如《镜花缘》的沉浸式实景解谜游戏,让游客在互动探索中了解文化故事,延长停留时间。大型商业体如苏宁广场则可精心打造文娱演出、高端餐饮、亲子娱乐等差异化业态,与街区的文化体验形成互补。

    此外,可利用科技提升体验,如在盐河巷特定时段播放简短的山海主题灯光秀,有效增强夜游的趣味性和沉浸感。这些措施的核心,在于引导游客从简单的“逛吃”模式转向更深度的参与,从而有效延长停留时间,释放消费潜力。

    讲述“夜”故事

    串联“夜”景观

    我市的“夜经济”已有像盐河巷的烟火气和双龙井的演出等作为基础,但整体来看,夜间消费的场景和业态丰富度仍有提升空间。我市夜间出行、夜经济活跃度、夜场电影表现在省内都比较靠后,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开放不足、具有本地特色的深度体验项目偏少,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夜间消费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一座城市的夜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讲好“深夜故事”。连云港山海河故事非常精彩,既有西游记、二郎神等神话故事,也有海州古城、“民国小上海”的民主路、“六朝一条街”南城古镇、盐河巷天后宫等活样历史。为此,我市需要讲好夜港城“山海河城”故事,通过彼此联系,相互引流,展现连云港夜经济的年轻力、烟火气和时尚感。例如,花果山景区可打造“西游夜韵”品牌,在节假日晚间运用灯光投影活化水帘洞等场景,讲好西游故事,并设置简单的AR互动点增加趣味性。此类项目能充分利用景区自然资源和IP优势,提供白天无法获得的独特体验。

    盐河巷、民主路、南城古镇、海州古城目前灯光比较丰富,但是商业业态还有待增加。如果市民仅仅是在这里散步、跑步,是很难产生多少消费的,没有消费,就没有GDP,这么好的基础,需要去填上优质的内容,激发消费。简单地说,这些地方需要以“长藤结瓜”思维进行功能布局,在部分节点开展相适应的夜间经济活动。

    同样是增量空间、特色消费,市博物馆和市图书馆等文化场馆也需要思考怎样做足夜间的文章。专家建议,我市可推动市博物馆和市图书馆等文博场馆在周五、六及节假日前夜延时开放至晚上9时,并策划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市博物馆可策划“港城探险奇妙夜”活动,例如,以“破解凌惠平身份之谜”为主题,打造沉浸式互动解谜游,游客通过线索卡、AR扫描文物等方式,在探索中深入了解汉代生活习俗及本地历史风貌,变被动参观为主动探索,极大提升趣味性与知识性。同时,活动期间可设立非遗体验区,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贝雕等技艺,游客可付费体验并带走作品,说不定就能打造出一个夜游的特色IP。

    然而,目前我市晚间开放的景点不多,也缺少国内印象系列等常演不衰的常态化文化项目供给,让对“夜港城”有期待的年轻人常常感到不满足。

    商圈商业同样是港城发展夜间经济可以发力的一个点。港城现在有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商圈周边,是否可以在传统商业基础上增加商业内容供给,比如夜工,也就是夜间工作,夜读,夜动,而这些恰恰是有别于传统的夜购、夜游、夜食的夜经济新增长点。可喜的是,这2年,港城已经涌现出不少24小时自习室,夜间的供给更加丰富多元。

    数字化管理是提升夜间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我市可借鉴外地经验,在热门街区整合发布交通路况、停车信息、文化演出等实用资讯,并开通便捷的在线投诉通道,确保夜间消费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响应和有效解决。

    港城的夜既留住烟火气,又串起消费链。当山海文化与夜间经济深度交融,港城的“夜引力”必将持续增强,越夜越美丽的连云港值得期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