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2 要闻
2025年07月04日

一瓶食用油的“智造”诞生记

  

    (上接第一版)为了让大豆油口感更好,榨油车间产出的毛油需要进入精炼车间进行提炼。“消费者看到的大豆油之所以比传统磨坊压榨厂油品更加清亮是因为我们通过精炼工艺进行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工序,提高油脂口感与营养价值。”连云港益海嘉里精炼厂区经理郑强介绍。

    进入连云港益海嘉里精炼厂区,密密麻麻的设备、管道让人如同走进钢铁森林。脱色塔、脱臭塔、离心机、输送管道等关键设备让大豆油精炼如同做化学实验一样复杂。

    “毛油进入工厂,通过泵输送毛油至车间的过滤器、离心机等设备,将毛油中固有的杂质分离出来。随后,这些毛油还要通过物理精炼进行脱色、脱臭反应。这可以提高大豆油储存周期,最终产出市场所看到的瓶装一级油,”郑强解释,智能工厂生产的大豆油之所以比传统榨油厂生产的大豆油保存时间长,正因为这一步提炼工序。

    连云港益海嘉里生产的大豆油从毛油转变为清亮的一级食用油。为了提升食用油的品质和营养,企业还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油绿色精准适度加工工艺。杨滨介绍,该款食用油不仅能保留80%以上的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天然微量营养成分,而且反式脂肪酸含量降低90%以上,达到“零反式脂肪酸”标准。同时,该款食用油还减少69%蒸汽消耗、78%废水排放及30%碳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经过两次精炼后得到的大豆油会进入企业的小包装车间。为了保障产品可靠性,连云港益海嘉里瓶装食用油的瓶子全部自己制造。

    颗粒状的PET料经过注塑环节变为六厘米直径的圆柱体小瓶子。以1.8升油瓶制造工序为例,每个小瓶子按照每组124个排列到瓶坯座上。经过高温加热、模具定型,一组6个头小腹大的1.8升的油瓶就完成了。整个过程仅仅几秒钟。

    这些瓶子进入辅助把手安装区,机械手将红色的把手“按到”瓶子右侧。生产线将这些瓶子自动送入罐装区。连云港益海嘉里小包装车间负责人徐春波介绍,借助自动吹瓶机,企业1.8升规格的油瓶从2008年每小时每台350瓶提升到每小时每台5500瓶。

    1小时2.3万瓶“智造”提速增效

    走进连云港益海嘉里1.8升食用油生产线,笔者看到清亮的大豆油从管道自动灌装到油瓶中,仅需要几秒钟。

    灌装机怎么这么精准呢?徐春波介绍,技术人员通过调节灌装数据,确保每个灌装瓶子最佳角度。

    灌装完毕的油瓶经过瓶盖安装区,自动盖上了盖子,进入自动视觉检测区。该区域可以通过相机拍照形式,对瓶盖、标签、液位、喷码全方位检测,大幅度提升检测的有效性及准确率。“早前我们是通过灯检检测,每个班组大概需要5个人,现在已无人化。”徐春波介绍。

    检验完成的油瓶就进入装箱车间。走进车间内,将近50℃的高温让笔者满头大汗。借助自动上箱机械手,从生产线传输过来的包装纸箱实现自动抓取上箱。更为重要的是该机械手还对纸箱板面具有自动识别功能,减少了劳务用工,同时提升纸箱应用的准确性。

    自此一瓶“智能”制造的大豆油就顺利出厂了。

    采访手记: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步

    川广者鱼大,山高者木秀。中国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新技术、新需求层出不穷,这为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作为港城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贡献者、获益者,连云港益海粮油早已同港城经济发展深度交融、同频共振。在全面推进连云港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外资企业在庞大市场支持下持续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锻炼内生动能。

    如今,连云港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正与海关合作,研制开发粮食自动取样系统,替代传统的人工取样,减少大豆卸船停工时间,提高了装卸作业安全和效率。与此同时,该企业还计划与东方港务公司合作,用集装箱散粕的方式代替之前的吨袋装船方式,提高豆粕出口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装船速度。此外,该企业还将持续向产业智能化生态化探索。他们计划采用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实现自动运输纸箱瓶坯等辅料,并探索机器狗、无人机在工厂巡检、预防性维修方面的应用等一系列变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