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胆汁“失衡”变石头
□ 王进文 孙利
近日,女演员颖儿在社交平台分享切除胆囊的经历,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她透露因腹痛就医,确诊胆结石后尝试保守治疗,却因效果不佳最终选择手术。那么,胆结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得胆结石?哪些人容易被它“盯上”?又该如何预防?
胆囊为什么会长“石头”
“胆结石就像是胆汁‘失衡’后的‘副产品’。”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黄继超向笔者解释道,“胆汁由肝脏分泌,含有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正常情况下它们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引发结石。”
黄继超进一步指出,胆固醇代谢异常是胆结石形成的常见原因。“门诊中,不少患者长期大量食用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超出胆汁酸和磷脂的溶解能力,胆固醇便会析出结晶,逐渐形成结石。”黄继超回忆,曾有位患者,因工作压力大长期靠外卖度日,尤其喜欢吃炸鸡、汉堡,体检时发现胆囊内布满米粒大小的胆固醇结石,最终不得不手术切除。
胆色素代谢异常同样不可小觑。当人体红细胞破坏过多,或肝脏对胆色素处理能力下降时,胆汁中胆色素含量升高,会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结石。“像患有溶血性贫血、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更高。”黄继超说。此外,胆囊收缩功能减退也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很多年轻人长期不吃早餐,夜间在胆囊里储存的胆汁会进一步浓缩,胆汁中胆固醇、胆盐、卵磷脂三角平衡被打破,这无疑为结石形成创造了条件。”黄继超感叹。
胆结石“偏爱”哪些人群
“胆结石并非随机‘攻击’,而是对特定人群有所‘偏爱’。”黄继超介绍,女性群体,尤其是妊娠期、产后及更年期女性,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排泄;产后女性身体虚弱,饮食结构改变且活动量减少;更年期女性因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这些因素使得女性患胆结石的风险比男性高。”
除了女性,肥胖人群也备受胆结石“青睐”。对此,黄继超给出了解释:“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升高,同时肥胖还会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进一步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胆囊肌肉张力下降,胆汁排空延缓、淤积,加上肝细胞对胆盐的合成减少,也容易促使胆结石形成。”黄继超补充道,“另外,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长期服用避孕药、激素等药物的人群,发病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科学预防,向胆结石说“不”
既然了解了胆结石的成因和高发人群,该如何预防呢?“合理饮食是关键。”黄继超建议,“要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这些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一定要规律进食,早餐尤为重要。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能刺激胆囊收缩,促使胆汁排出,降低胆汁淤积的风险。”
在运动方面,黄继超给出了建议:“适当运动对预防胆结石很有帮助。运动可以提高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改善胆囊的收缩功能。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
“定期体检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胆结石高发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胆结石。黄继超提醒,“对于已经患有胆结石但没有症状的患者,也需要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