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公共服务 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优化公共服务
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从康复到就业、从托养到无障碍环境建设,我市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推动公共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迈进,让关爱服务触手可及。真正让“干的事”精准对接残疾人“盼的事”,切实增强关爱服务的均衡性、精准性、可及性。
康复是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的重要支撑。2024年,全市为2836名0至14岁残疾儿童实施基本康复救助,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9.32万名残疾人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89.49%;为2783名精神障碍患者、1425名白内障患者提供专项救助。率先开展全省孤独症全程服务试点,0至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率达98.06%,基本实现应筛尽筛;邀请国内一线孤独症康复专家,举办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班,线下线上培训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康复教师、孤独症儿童家长8.6万余人。“星星的孩子”有了“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的保障。
“托养一人,幸福一家”。分层分类为6000名残疾人提供高质量托养服务。全市建成8家省级综合性“残疾人之家”,融入“美丽工坊”“书香残疾人之家”等特色服务,外挂“阳光小屋”、社区食堂等辅助性就业项目,900名残疾人在55个“残疾人之家”实现就业增收。家住灌南县的张女士感慨:“这里不仅是托养中心,更是我们融入社会的起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残联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深入实施“百企千岗”园区行、促就业、稳就业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会43场次,2024年新增残疾人就业2856人,就业率65.03%,应届残疾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两年达100%。“宝龙工作室”创新“线上直播+线下进企”招聘模式,带动238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积极探索辅助性就业新模式,实现辅助性就业从手工劳动类、非遗文创类、社会实践类到多形态共融共进的迭代升级,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阳光下增收”。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中。我市率先推进“辅具共享小屋进景区”工程,在连岛、海上云台山等5A级景区及其他公共场所建成66个共享辅具租赁点,1.7万人次享受免费租赁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惠及372户残疾人,1929户家庭在“十四五”期间告别生活障碍。市残联联合市住建部门成立无障碍督导队,开展公共场所督导38场次,“有爱无碍”的港城正成为残疾人的宜居家园。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