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维融合 打造思维成长的“苍梧范式”
打造思维成长的“苍梧范式”
“科技创想节”上,学生用废纸箱制作机器人;“四季课程”中,他们在“童牧园”观察植物生长;“两难故事会”里,孩子们辩论“哈尔威船长的选择是否合理”……苍梧小学将成长型思维融入各科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方式,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语文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思维方式的塑造。我们通过课堂重构,让“思维”看得见。依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语文组设计“矛盾探索”教学法。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学生通过对比“动”与“不动”的深层逻辑,领悟智慧人物的思维品质。
数学课堂上,苍梧小学副校长柏业总创新提出“思维可视化”策略。学生用线段图破解应用题、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抽象的数学逻辑变得触手可及。“画线段图时,我突然发现数量关系像拼图一样清晰!”五年级学生小李兴奋地说。这种“以图启思”的方式,让全校数学学习效率提升30%。“成长型思维与思维可视化的课堂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我们不仅要以成长型思维的视角充分开发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和典型课例,还要将焦点投向图示背后思维的力量,逐步锻造儿童思维品质,让小学数学变得既充满活力又饱含深度。”柏业总说。
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教学组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实现文化、思维、语言的融合。“通过以‘景’设境,唤醒思维;追问驱动,生长思维;任务迁移,拓展思维;启思联结,创新思维”充分渗透成长型思维,形成五大核心素养,最终指向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年来,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创新。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学生“画科学”——用绘画呈现能量转化、水循环等原理。这种“手脑协同”的模式,获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体育学科则构建了“四阶培养模型”。通过“动物运动会”游戏激发低年级兴趣,用“运动存折”引导中年级养成习惯,再以“挑战阈值”训练高年级抗逆力。数据显示,学生心理韧性水平显著提升(P<0.05),体质健康达标率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
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涵盖“基础知识”“即兴创编”“课堂技能”三大维度,注重从乐理认知到实践创新的阶梯式培养,课程设计融合“欣赏—创作—设计—探索”的完整链条,鼓励学生在“综合与探索”中打破学科边界,完成跨媒介创作。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