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6号楼里的“小小家园”
□ 张晨晨 宋梦凡 文/图
有的围在桌前认认真真地叠毛巾,有的在封口机的协助下认真地做包装袋,有的推着包装好的纸箱子去摞起来……这是笔者在南城街道残疾人之家里看到的画面。“我在这里做了不少手工活儿,有折纸,现在是叠毛巾。自己也想多干点活儿,贴补家用。”残疾人晓梅(化名)一边讲话,一边熟练地将黄色的毛巾翻转、折叠,顺势装进包装袋。
南城街道残疾人之家位于高新区学院南路59号茗昇花园小区D6号楼内。这里虽然地方不大,但“五脏俱全”,阅览室、学习培训室、康复室一应俱全。
“整个街道持证的残疾人有300多人,在这里工作的人,最大的58岁,最小的18岁。”街道办副主任吴洁日常会在残疾人之家帮忙。她介绍,经过6年运转,残疾人之家已经成为集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也成为海州区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一个缩影。
“将残疾人之家办到残疾人的身边、办到他们的心坎里,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忙碌的现场,吴洁带着笔者来到了位于墙角的考勤表前,“稳定的辅助就业项目是促进残疾人之家良性运转的基础,同时不少残疾人朋友也希望能够有一技之长,可以帮着找工作,这样他们也开心、充实。”吴洁指了指挂在墙上的考勤表说,“咱们每位员工的出勤情况和工作量都有清晰表现呢!”
那么,这样的项目从哪里来?自然是从企业来。“我们积极地与一些企业沟通合作,为这些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服务。”吴洁说。消防器材压力表组装、鱼钩鱼线加工、插排包装、纸船包装等项目纷纷集中在这处小小的家园里,而这些残疾人也“一呼百应”,纷纷前来“领活儿”。
3月初,街道接到了一家毛巾出口企业的活儿,大家纷纷上阵,“第一批有2万多条,新来这批也有两三万条,很快也要折完了,效率很高!”吴洁说。作为残疾人之家的日常管理员和主要操作封口机的工作人员,郭守荣对这群可爱的人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就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我会尽力照顾好他们。”
忙了一阵后,残疾人之家的“员工”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到户外休息。门外是一处约300平方米的农疗基地,种着青菜、小葱等各类农作物,充满田园气息。几位手脚比较利索的残疾人一边整理土地,一边在暖阳下锻炼身体,怡然自得。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