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7 悦读
2024年12月20日

生命之殇与文化沉思

——相裕亭《姑嫁海边》中姑姑典型的深度剖析副题引题题一题二

  

    □ 苗红军

    相裕亭老师的短篇小说《姑嫁海边》(载于2024年第六期《清明》)以苏北沿海乡村为背景,展现出生活在那里的渔家儿女,在平凡波折的生活中挣扎求生的坚韧、无奈与善良。而姑姑这一典型人物的悲剧命运,宛如重锤,深深敲击着读者的心灵,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文化及社会的深度思考。

    一、“过屋”的文化标识和情感交流空间

    “过屋”在《姑嫁海边》中,是乡村生活的核心场景。屋内的锅台、碓臼、铁锨、筐篮、蓑衣、粽叶等物品,构成了乡村生活的基本物质元素。这些物件不仅是村民日常劳作的工具,更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生动具象。它们见证了村民们世代的辛勤耕耘,承载着乡村文化发展的标识性印记。

    “过屋”作为乡村情感汇聚与交流的空间,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大人们在烧火煮饭的日常劳作中交流村里的琐事,这些闲谈内容涉及家长里短、邻里关系等各个方面,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的微观呈现。在这里,亲情、邻里情等多种情感得以交织与传递。“过屋”仿若一条坚韧的文化纽带,将个体与家庭、家庭与整个乡村紧密相连,对于维持乡村社会秩序、强化集体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文化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姑姑等乡村女性的命运,成为她们生活的背景和限制因素。

    姑姑正是在这“过屋”背景下,通过我所见所闻开始走入在读者视野里的。

    二、姑姑的命运悲歌与生命之殇

    苦难的开端。姑姑的苦难人生,可追溯至幼时所患的脑膜炎。疾病对她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使她在家庭的地位进一步边缘化。她心智发育障碍导致其行为表现不符合传统家庭对成员的期待,如给叔叔回赠虾皮子时的举动,引发了叔叔的不满。

    婚姻的荆棘。姑姑的婚姻是其苦难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深刻地反映出传统乡村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姑父作为船员,长期出海的工作性质导致家庭经济状况堪忧,婚后二人居住在相对孤立的三间草堂屋中,周边环境空旷且缺乏邻里相伴,生活条件颇为艰苦。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体现了传统乡村家庭经济模式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女性往往依赖男性的收入,而姑父微薄的收入使姑姑陷入贫困的生活状态。更为不利的是,姑父偷鱼虾的不当行为被发现后,家庭声誉受损,经济困境进一步加剧。在夫妻关系层面,姑父对姑姑无端产生猜疑,一次深夜因有人敲门引发的误会,成为了夫妻矛盾的导火索。这揭示了传统婚姻中男性对女性的不信任以及女性的弱势地位。尽管爷爷曾努力调解,但姑父心中的猜疑并未彻底消除,这给姑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姑姑面对家庭经济的贫困无力改善,面对丈夫的猜疑也无法有效化解,只能选择默默忍受,承受着身心的双重煎熬。

    子女的夭折。子女对于姑姑而言,原本承载着生活的希望与未来的憧憬。小宝的诞生曾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一线生机,姑姑对其倾注了深切的母爱。然而,命运却极为残酷,小宝不幸患上白血病,尽管家人全力救治,但最终仍未能挽回其生命。随后,小雪在赶海时,因贪恋多捞海砂子,没留意潮水变化而被无情地卷走。对小宝越是疼爱,和对小雪越是喜欢,反而更加深化了姑姑的悲剧色彩。比如打鱼场景中,小雪光着脚丫、挽起裤脚在河边欢快地奔跑,看到鱼“泛白”便兴奋地跳入水中,还把抓到的虾递给哥哥,那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欢乐。这种反差,让姑姑的心灵遭受了无法修复的创伤,使其生活彻底陷入了黑暗与绝望之中。

    家庭矛盾的漩涡。“倒流水”这一传统习俗在乡村社会文化中有着特定的规范与影响,对女性在娘家与婆家之间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出嫁后的姑姑因家庭经济贫困而从娘家获取援助的行为,比如爷爷、奶奶的帮助,这引发了妈妈的不满。在妈妈看来,这一行为不仅源于物质利益的考量,更是源于传统习俗所赋予的道德评判标准对女性行为的约束。同时,姑父过继侄子的问题又进一步激化了家庭矛盾,引发了大表妹小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姑姑夹在其中,处于极为尴尬且艰难的境地。她既无法改变传统习俗的束缚,又难以割舍亲情的羁绊,只能在这种两难的困境中默默承受家庭关系紧张所带来的痛苦。

    生命之殇。姑父过继侄子引发家庭纷争,大表妹小领与丈夫因房屋继承权问题发生争执,半夜打架。姑姑心急如焚地赶去劝架,然而,在匆忙穿过公路时,因心中忧虑而未能及时躲避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最终被卷入车轮之下,生命就此终结。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是姑姑个人生命的结束,更是她一生苦难的集中爆发。她的死亡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冲击,让我们对姑姑的悲惨命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环境和细节对姑姑人物典型的塑造

    海边渔村的自然环境,在姑姑的命运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塑造作用。姑姑家房屋西侧的水田,夜晚会传来蛙鸣、水鸟弹水以及萤火虫飞翔等自然景象。这些构成了乡村生活的自然背景,也暗示着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人们所面临的潜在困难。水田的空旷象征着生活的单调与孤寂,同时也从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乡村女性与土地之间复杂的关系。土地是乡村女性生活的根基,她们在土地上劳作,为家庭提供物质支持,但土地也象征着一种束缚,如同传统习俗一样,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

    大海作为村民们生活的重要依托,既为他们提供了生存资源,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小雪赶海时被海水卷走的悲剧便是例证,这一事件深刻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对于乡村女性来说,大海象征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女性在这种环境中往往更加脆弱,更易受到伤害。

    社会环境对姑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习俗和经济压力两个方面,相互交织,构成了对姑姑命运的双重束缚。“倒流水”传统习俗在乡村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它基于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和社会秩序,对姑姑的行为和家庭关系产生了诸多限制。同时,姑父微薄的收入和不稳定的工作,使得家庭的生计难以维持。传统习俗与经济压力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姑姑的悲剧命运。

    在细节塑造姑姑形象方面,生动入微。比如姑姑出嫁时在牛车上悲伤哭泣,体现出她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对原生家庭的不舍。失去小宝后,姑姑把“我”揽到她怀里,紧揽住“我”,半天都不松开的动作,那种绝望与痛苦,让我们看到姑姑作为母亲失去孩子后的崩溃。还有被姑父怀疑时委屈的表情,将姑姑在婚姻中的弱势与无奈暴露无遗。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姑姑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姑姑悲惨人物典型的反思

    《姑嫁海边》中姑姑的一生在疾病、贫困、婚姻不幸、子女夭折、家庭矛盾以及最终的意外死亡等重重困境中度过,她无疑是传统乡村文化和社会结构下女性命运的典型代表。

    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传统习俗对女性的束缚,这种束缚体现在经济、情感和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严重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从经济层面来看,在传统乡村环境下,女性依赖男性的收入,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就像姑姑的家庭,贫困使其在物质生活上极度匮乏。在情感方面,女性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姑姑面对姑父的猜疑只能默默忍受,没有合适的情感表达和支持的渠道。社会地位上,传统习俗对女性行为有着严格规范,极大地限制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自主性,姑姑在“倒流水”习俗和家庭矛盾中的困境就是鲜明的例证。这种经济上的贫困不仅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还破坏了家庭关系的和谐,家庭成员在物质匮乏的压力下矛盾冲突不断。

    她和余华《活着》中的家珍相似。家珍在动荡年代面对丈夫的败家、子女的离去等磨难,始终坚韧。但不同的是,家珍的苦难更多源于时代的大背景,社会的动荡对家庭的冲击。而姑姑的苦难除了时代因素,更多是被传统乡村习俗所束缚,这种习俗从家庭内部关系、经济往来等方面限制了她,让她在面对家庭矛盾时更显无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