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 王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区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保障居民生活、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所在。创新社区治理,提高治理效能,既可以为巩固基层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供强有力支撑,也可以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始终强化政治功能。社区党组织是政治组织,推进各项工作一定要体现出党的领导力,增强党的威信和影响力。一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将党员凝聚起来,让党组织活跃起来,真正成为社区群众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深入推进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工作亮特色“三亮”活动。要在社区场所设立明显党建标识,在工作时间让党员统一佩戴党员徽章,让基层党建工作的旗帜迎风飘扬,始终做到党的形象处处可见、党的要求事事落实、党的声音时时传递,真正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三要发挥城市基层党建的核心牵引作用,善于使用统筹方法,以党建为引领,排除干扰,凝聚共识,实现辖区党组织多方联动,从“一亩三分地”到“拧成一股绳”,从独立封闭的个体自转,走向开放融合的整体推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互联互通。
(二)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既要减轻不合理的工作负担,也要赋予社区党组织合理的职责权力,进一步激发工作动力。一要做好“减法”。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加强对社区的政策支持、资源统筹和能力指导,对违反社区事项准入制度的单位督促整改。进一步规范和清理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在基层社区所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各种挂牌,依据社区工作实际来进一步精减各种社区会议和工作台账。要建立通畅有序的社区诉求表达机制,对一些需要社区参与的临时性、专项性任务要及时公开,扩大基层知情权,防止任务一派到底、经费资源中间截留。积极搭建网络信箱、热线电话等各种表达平台,以扩大社区工作者诉求表达渠道。二要做好“加法”。赋予社区党组织对社区重要事项的管理监督权。驻区单位党组织评先评优应征求所在社区党组织意见;干部使用、发展党员应征求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意见;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提名应征求所在社区党组织的意见。适当赋予社区党组织对物业公司的约束力,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可将对物业公司的处罚权下放到区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并将社区纳入对物业公司的管理主体,所有牵扯到的物业办理事项,须由社区提前审核把关。
(三)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社区高效运行,加大支持保障是前提,否则就无法真正发挥兜底职能。一要健全职业化体系,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总体谋划,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选人才。优化岗位管理,健全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职业资格认证、考核、选拔等政策,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要加强社区“热心人”队伍建设。把热心社区事务的群众培养成传递党的声音的“小喇叭”、凝聚社区群众的“集结号”,增强社区工作力量,延伸党组织工作触角。二要落实多元化经费保障,加大对社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社会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注意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跟进落实资金资源,使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落实并用好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能,真正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三要建好规范化阵地,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加大社区阵地建设的投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原则上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面积标准和“一站六员”服务机制要求加快推进,对活动没有场所或不达标的,通过新建、购买、置换、改造、扩建等方式,分类推动保障到位。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智慧党建”等平台载体,实现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实现城市基层党建的部门联动、区域互动、信息互联、数据共享。
(四)汇聚多元共治力量。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动各辖区单位统一认识,进一步引导和支持社区和辖区单位党组织排除干扰,凝聚共识,始终做到同抓基层党建、共商辖区发展、联育先进文化、协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一要加强组织连接。加大基层社区、辖区单位、各行业党组织的互联互动,在签订共建协议、干部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实现组织和业务的多元深度融合。二要深化条块融合,既要抓好行业系统党建,把条条力量沉下去,又要建立条块双向用力机制,把条块合力聚起来。三要增进互利共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加大开放式活动平台的创建,对共建单位力量进行积极有效的有机整合,在结合社区实际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配置社区资源,面向广大社区群众开展精准化、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贴心服务,不断提高社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实现党建与社区发展的合作共赢。四要强化社会协同。稳步推广“公益创投”模式,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要制定和完善孵化培育、资金支持等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健康养老、文体娱乐、公益慈善等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以用心用情的实际行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