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3 要闻
2024年11月21日

于志龙 参与全市几乎所有重要公路建设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市铁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连宿项目办常务副主任于志龙见证了港城公路建设发展历程。他长年奋斗于技术攻关第一线,先后参与了204国道新沂河大桥工程、242省道青口至杨集段、310国道宋跳立交至大酒壶段、324省道南环大桥、连宿高速公路(连云港段)等工程建设工作。先后获得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先进工作者、市五一劳动奖章、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于志龙是黑龙江省伊春人,大学学的是交通工程专业,199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连云港,进入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成为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员。

    “1997年,连云港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刚刚成立,我是第一个正式员工,正好赶上了连云港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的高速发展期。刚来连云港时,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那时候去一趟县里跟去另外一个城市差不多,路面环境相当差。”于志龙回忆道。

    当时最早的公路项目是在东海县,现场没有驻点,于志龙每天要跑一两个小时才能到施工现场,车还经常抛锚。“当时路面条件差,工作条件更是艰苦,我们作为建设单位,每天就是一辆车把我们所有人拉到工地上,像下饺子一样,这里下一个那里下一个,到晚上再一路收回来。每个人都是靠自己两条腿在工地上来回跑。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的成长很迅速。作为一名基层‘公路人’,可以说当年我们就是用双脚一步步丈量着每一寸道路。”

    从1997年到2006年,于志龙从一名标段办事员,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多面手,每个项目从开始放样到最后扫尾通车,事无巨细,他都烂熟于心。2009年,市30万吨码头要开工,徐圩新区要修一条路,叫纵七路,现在也是徐圩的主要公路之一。当时,于志龙作为公路处工程科科长,被派过去驻扎。“那时候的徐圩很荒凉,没有路也没几个人。因为路不平,每天都有车坏,工期要求又很急,怎么办呢?我们想出一个办法,就地找了一个修车铺给包了下来,有车坏了方便修,修好了赶紧上路。就这样,我们保质保量完成了这条路的施工。”

    工作以来,于志龙一直秉持“安全放第一,严把质量关”的理念。他主持在建的连宿高速一期工程项目的软基处理工程2022年4月开工,其中连云港段的软基处理是项目最关键的部分。为了完成全线1200万延米的软基工程,项目全线使用了300多台粉喷桩机。那半年多的时间里,于志龙和项目组成员全员驻地,采取现场巡查与信息化全过程监控,粉喷强检优良率100%,优桩率99.7%,各项指标都处于全省较高水平。

    “刚参加工作时,施工条件比较简陋,主要以‘人海战术’为主,工程设备也相对落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我们致力于打造智慧工地,施工人员相较以前减少很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很高。而且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等信息化科技手段就可以把线下的实时数据传输到终端,掌控现场情况,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于志龙说。

    1997年以来,我市先后建设了连徐、汾灌、连盐、连临、东疏港和北疏港一批高速公路。如今,全市高速公路已基本形成以G15沈海高速、G25长深高速、G30连霍高速及东疏港、北疏港高速为主骨架的“两纵一横”布局,高速公路总里程355公里,对外连通日照、临沂、徐州、淮安、盐城等城市,对内实现了市到县、县到县的高速公路联网畅通。

    目前,于志龙主持在建连宿高速公路,以创建临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百年示范工程、高速公路海相软土地基处治示范工程为质量目标,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工程标杆示范样板项目。

    “连云港市的重要公路建设我几乎都参与了。看着一条条路修起来,见证了港城公路的从少到多,我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作为一名公路人,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港城交通事业继续添砖加瓦。”于志龙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