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2 要闻
2024年08月11日

一根丝的“七十二变”

  

    (上接一版)5月23日,西安市高新区沣邑大桥全面建成通车。沣邑大桥设计为三塔斜拉桥,桥面总长526米,桥梁总宽57米,采用双向十车道通行,是目前全世界最宽的全漂浮体系多塔斜拉桥。碳纤维索的应用,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实力,也为全球桥梁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斜拉桥一般使用的是钢索。当年港珠澳大桥修建时,其拉索采用的是高强度钢绞线,这种材质经过特殊的处理和加工,能够承受极高的张力和变形。

    随着碳纤维应用场景的扩展,碳纤维索成为中国桥梁新的选择。因为传统钢材承载强度大约在1500兆帕,特钢大约在2000兆帕,而碳纤维索可以达到3000兆帕左右,远高于传统钢制拉索,但其重量仅有钢制拉索的五分之一,具有良好的耐受力。

    刘传瑞介绍,沣邑大桥所采用的碳纤维拉索,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格的碳纤维拉索。每一束碳纤维索是由253根直径为7毫米的碳棒集束成型的,其可以承载2800兆帕的强度,其锚固力更是高达2000吨。其碳纤维筋材采用中复神鹰SYT49S-24K碳纤维制成,依托中复碳芯在碳纤维拉挤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积累,实现了碳纤维原丝到制品的性能高效转化,拉伸强度高达3200兆帕。

    其实,碳纤维束不仅可以拉住“中国桥”,还可以当钢材使用。

    在中复碳芯展馆中,笔者看到了一个特殊的碳纤维束,碳纤维碳棒被制作成螺纹钢筋模样。原来,在湖北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修建时,因为当地的地质条件不理想,设计人员摒弃了钢材,而是选用28束碳纤维锚杆将整个桥墩“锚”在山体上。这项应用不仅节省了大桥基础的开挖量,还节省了8000多立方米的混凝土用量。

    碳纤维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

    新材料产业茁壮成长的背后,是企业数十年如一日的研发积累和技术攻关。在新材料领域,一旦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了飞跃性创新和产业化突破,市场便会作出相应的反馈。

    在中复碳芯展馆内,笔者看到了很多该企业的碳纤维材料产品:复合材料光伏边框,重量比铝合金边框轻22%,并具有1000小时抗紫外线能力,边框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新能源大巴车装碳纤维型材一般能减轻质量35%,从而节约能源;多股绞合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有效地增强电网稳定性,并已经在智利国家电网改造中被广泛使用。

    目前,中复碳芯建有近400条复合材料拉挤生产线、8条各类导线生产线,具备年产5万公里碳纤维复合芯棒、2万公里各类导线、10万吨拉挤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能力,产能位居全国第一。企业产品应用于电力输送、风电光伏、建筑桥梁、工程机械四大领域。

    7月11日,中复碳芯拉挤复合材料数字工厂落成。中复碳芯党总支书记、副董事长任桂芳介绍,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中复碳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战略。

    此次落成的中复碳芯数字工厂,是企业年产3万吨风电叶片大梁板数字化生产线项目。走进数字工厂,笔者看到企业复合材料检测中心依托SCADA数据采集软件系统,实现每条产线的数据采集都在线上完成。管理人员在办公室里用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测所有环节的运行参数,及时发现问题。

    面对机遇,中复碳芯正持续加大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拉挤工艺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拓展到更多行业和领域,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