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4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8 悦读
2024年04月19日

红楼人物有感

  

    □ 聂蕾

    《红楼梦》这部奇书,可以挖掘的点太多太多,今天分析分析书里几个绕不开的主角,感受曹公笔下青春洋溢的大观园。

    宝黛:小儿女的爱恋

    我们的男主和女主,博爱的海王宝玉和纯爱寡王黛玉,把少男少女的情爱演绎得淋漓尽致。请欣赏如下片段:

    史湘云来贾府,宝玉和宝钗一同来见湘云,黛玉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瞧瞧,因为我喜欢你,所以讨厌你身边出现的每一个异性,爱情具有排他性。更何况还是和你有金玉良缘一说的宝姐姐。林妹妹生气了,一句话怼三个,满满的醋意体现的是对宝玉满满的情。这话放在现代言情剧里也不过时,保不齐观众还会觉得“舞文弄墨的怼人就是不一样。”然后就是哄女友/老婆那熟悉的套路:宝玉辩白,黛玉抬腿就走,宝玉拔腿就追,像极了那些年的爱情。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他俩主打一个“又吵架了又和好了。”

    老舍曾在《骆驼祥子》里写道:爱是人中龙凤才给得起的东西,真正的情种只会出生于大富之家。有财力有内涵修养、充满灵性的人才给得起、愿意给,不算计和权衡利弊。普通人活着已经耗尽全力,尔虞我诈权衡利弊为自己谋划,哪里还给的出去真正的爱,哪里有时间、精力当“情种”。宝黛就是经典案例,生在大富之家可以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谈着纯纯又甜甜的恋爱。

    探春:封建社会的女中豪杰

    凡事盛极必衰,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也未能幸免。凤凤管家不容易,需要一个小帮手。儿孙辈里,宝玉懂事但是不管家,贾兰还是个孩子,贾环庶出且猥琐,李纨是个佛爷不肯得罪人,元春进宫了,迎春太窝囊且是大房的,惜春年纪小且是东府的,亲戚中黛玉搞纯爱,宝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论天下英雄,唯三姑娘与凤凤尔,名场面“抄检大观园”,王回本这么描写:

    “诸院皆宴息,独探春秉烛以待,大有提防,的是干才。”

    所有女孩子中,只有她有担当,“大有武乡侯行师气象”。除了抓重点,有效率,给员工优厚的待遇,一个全方位的优秀领导人还应该在尊严、情感上保护好下属。“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当然她也不是盲目保护,而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在她的清明管理之下她们无从藏赃,是个精明、不易被蒙蔽、知人善任的明主。野鹤评红楼梦:“探春的是可儿,王善保家的一掌如雷贯耳。”此外,她对属下的勤劳尽责给予保护,这是收服人心非常重要的一点。

    同样是“理家”,探春是读书识字的,不仅有才还有智,看问题更深一层,不会沦落到一味满足个人私欲,如果领导只有私欲,后果是很可怕的,所以她比王熙凤更高一层,她是个政治家,她的眼界和大局观旨在推动群体福祉的增加,让这个封建大家族再苟延残喘一阵子。同样的很美很动人,黛玉更适合独处时的玩味和感发,探春则有理想,是个有志青年,是推动世界正面前进的力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书还是要多念一念的,涵养浩然正气。

    守护最好的三姑娘。

    写到这儿,不得不说一句,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的选角眼光确实毒辣,探春的扮演者东方闻樱女生男相,又美又飒。不仅仅是探春,每个角色给观众的感觉都是人物本身。相学真是一门玄妙又重要的学问。

    钗黛:成熟社会人的一体两面

    黛玉是出世的,她身上有一种老庄的东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如果性格中全是黛玉,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没有朋友;宝钗出生皇商之家,爸爸去世得早,哥哥又不成器,所以她小小年纪就要很能干,帮着寡母管理家业,这就造就了她八面玲珑,看似圆融大方的个性。实质就是冷血(金钏之死,宝钗居然能在王夫人人性有不忍的时候给她转圜掉)与心机(宝钗扑蝶,跑到一个亭子,忽然听到红玉在和坠儿讲悄悄话,宝钗内心:如果她们发现悄悄话被我听到了,她俩就会当我是敌人。于是,宝钗大声:“颦儿(黛玉小名),你往哪儿跑?”成功嫁祸黛玉)。写到这儿,我悟了,曹公为什么会让钗黛共用一套判词,因为这就是一个成熟社会人的一体两面,到底是黛玉多一点,还是宝钗多一点,分寸需要我们自己拿捏。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人物,大智若愚、知恩图报的刘姥姥,真实不做作、敢怒敢言的晴雯,脑子灵光、口齿伶俐,一篇“奶奶论”稳稳接住贵人缘的职场打工人小红……都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大遗憾:海棠无香,鲥鱼有刺,红楼未完。曹公出生富贵之家,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他太懂人情世故,太懂世道人心了。《红楼梦》何尝不是在写千百年后的我们?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经典的作用在于让读者用一颗理解、包容、豁达的心看待人世间,身处高位不骄矜,深陷泥潭不放弃,做一个明亮又不刺眼、自信又能收敛的新时代青年。当每一个青年都能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定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展现青春力量。我想这就是多读书、多思考的意义所在,也是文化的应有之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