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6 山海经
2024年04月12日

徐圩化工厂往事六则

  

    □ 王绪益

    徐圩盐场化工厂始建于1958年,是“大跃进”的产物。当时,为了苦卤综合利用,各工区都土法上马兴建小化工厂,人工操作,钢板锅熬制氯化镁,负荷重,产量低,产品单一,效益低下。当时有大高圩、公头圩、朱头圩、老唐圩、宣六圩、小李圩,西二圩、大瑞二圩等8个小化工厂,拥有化工职工和家属(临时)工200余人,业务统属场化工股领导。其中大高圩化工厂规模较大,拥有职工百余名,主要设备有3米4米1.4米钢板方锅3口,其他化工厂则有1.2米铸铁锅7口。主要是生产光卤石、钠镁肥、卤块(氯化镁)三种产品,年计产光卤石1500旽、钠镁肥3000吨、卤块2000吨,由市场统一经销。这批小化工厂终因煤炭紧缺、成本太高,在投产一年以后,相继停产。只有大高圩化工厂运行到1961年4月,即在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停产,职工改为盐工。

    1992年,省盐业公司成立黄海化工集团,徐圩化工厂由黄海化工集团承包经营。

    1995年初,黄海化工集团承包期满后,徐圩化工厂回归徐圩盐场。

    1998年6月,江苏金桥盐业公司决定,将徐圩化工并入台南化工厂,整合组建金桥盐业公司银海化工厂,生产计划单列,由台南盐场管理。

    2014年1月,银海化工厂整体划归金桥盐化集团化工事业部。同年11月,银海化工厂停产倒闭。从此,湮灭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虽然这个厂不在了,但有些事在脑海中却永远挥之不去。

    儿时记忆

    我记忆中的徐圩化工厂,由大化工、小化工、覆晒滩、宿舍区四大部分组成。生产产品车间有氯化钾车间、氯化镁车间、溴素车间,辅助车间是锅炉车间、机修车间、化验室。生活服务设施有食堂、托儿所、茶炉房、澡堂、理发店、集体宿舍、职工宿舍、篮球场、乒乓球室、徐圩地区最高的电视接收天线和电视机。厂门口有小卖部、汽车站,厂内水塔除供化工厂和宿舍区职工用水外,在厂大门口设有管道,为各工区小组前来接水的船供水,由供水船把水运到盐场圩下各家各户。厂内二十四小时灯火通明、热气腾腾,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精神抖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化工厂在当时徐圩盐场是大家向往的地方。

    看电影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看电影对于我们盐场人来说是最大的福利,徐圩场里有专门的电影队为盐场各工区和单位放电影。场部、化工厂、新生工区放电影我们都去看。记得我和同学沈涛、刘斌三个约定,沈涛家住在场部,如果场部放电影由他负责搬板凳,在化工厂放电影我负责搬板凳占好位置,到新生工区看电影由刘斌负责。有一次和同学李洪成两人走了十几里路到西港工区看了一次电影,在西港还碰到了同学古巧琳。

    在看电影的记忆中,我们化工厂不但晚上可以看电影,白天也经常放电影。那时电影胶片是客运班车从新浦带来的,如果是上午胶片到场部,来的是新电影,又因排放电影的计划安排在很远的工区,无论安排场部和工区跑片,场电影队会主动联系化工厂,安排白天在化工厂试看。特别是在放寒暑假期间,我们这些化工厂的小孩早早就跑到存放草包的大仓库里,因大仓库窗户隔起来室内就黑了,看电影效果非常好。我们把成堆的草包围起来,人躺在里面美美地观看着电影,有时候被保卫科人发现不让搬草包躺着,我们也是口头答应,等电影一放又开始搬草包了。那个年代我们每个星期看二三场电影是常事。

    爬水塔

    化工厂有一座水塔,高20多米。应该是最高点,因为塔要往各车间供水,如果低于车间高度,水压不上去。水塔的取水口在两个位置。第一取水口在东陬山闸,第二取水口在化工厂边烧香河。小时候我们化工厂这些小孩到车间爬楼玩,找铜卖都是经常干的事,唯有水塔不敢爬。

    水塔内部是圆形,没有楼梯,只有钢筋镶嵌在水泥墙上,形成凹字形,人要徒手抓住钢筋往上爬,爬到三分之二位置,有一个小门,还要从塔的外面往顶部爬,一般人没有这个胆量爬水塔。

    有一年夏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水塔边的池塘里游泳,衣服就放在水塔边,不知谁提议爬水塔玩到上面看看。并且打赌人人都要上。我也是赶鸭子上架,尾随大家往上爬,爬到三分之二小门处时,往外面一看,顿觉天旋地转,吓得二腿发软,双手扶着楼的地面站都站不起来。(在)再想往回下,根本没有力气,直冒冷汗。小伙伴们见状一个先下让我尾随,上面一人在我后面下,上下都有人带着我一格一格往下降,终于平安到达塔底。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件事,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登过高,现在就是站在楼顶我也站得远远的,所谓的恐高症就是这样被吓成的。

    洗澡堂

    我小时候是在猴嘴化工厂长大的,夏天到大草河洗澡、春秋和冬季在厂里洗澡,如果遇到厂里大修可以到猴嘴街上澡堂洗澡。

    1972年,我家从猴嘴搬到徐圩化工厂,因化工厂没有房子暂时安置到新滩工区一组住了有一二年,才知道冬天洗澡是一个大问题。那时场部在辛高圩,辛高圩澡堂平时不开,只有春节前后才开几次,从新滩一组走到街上洗澡要走十几里路,但是能洗上一次澡也是很奢侈的,一个冬季难得洗上几次。那个年代,很多人因为长期不及时洗澡身上长虱子,那种生活状态现在的孩子们是没有经历过的。

    后来家搬到化工厂洗澡问题彻底解决。我们化工厂氯化钾车间是几十人的大澡堂,氯化镁车间澡堂中等,锅炉车间澡堂24小时都有热水,只有溴素车间最小气,不是本车间工人家属不让进。有了澡堂好像获得新生一样,春夏秋冬几乎每天都去洗澡,一直到现在这个习惯都没有改变。

    拾二炭

    化工厂有两个锅炉房,一个是锅炉车间另一个是氯化镁车间,二个锅炉都是烧煤。煤进入锅炉,煤面烧成粉状煤渣,而煤块如果烧不透就是块状,也就是我们小时候拾回家烧火用的“二炭”。

    锅炉房是三班制,每个班在交接班时会清理炉膛,把煤结石打扫干净交班。煤渣温度高工人们用水降温后用手推车推出倒掉,交接班时是拾二炭最好时机,每天到时间化工厂家属们就会提着篮子去拾二炭,我们这些小孩如果不是钓鱼,替家里做些能做的事就是拾二炭。大人们会在天还没亮时赶早拾小夜班出炉的二炭,等到我们去拾,二炭已经被前面人拾好几遍了,但是也不影响我们满满一篮子回来,早去的大块让他们拾走了,总有漏网之鱼我们拾点小块的,拾满就行。拾二炭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技术活,如果你是初次拾,一定会把大块的煤矸石拾回家,到家后不能烧还会被大人说上几句。我们小孩拾二炭没有耐心,会拾点二炭放在边上,然后偷偷跑到煤堆上捡原煤块放在篮子底下,上面盖上二炭,然后大摇大摆地经过了大门回家。拾回家的二炭堆起来自家烧不完,农村来亲戚会带点山芋瓜果类特产,我们也会给点二炭和沙光鱼干让他们带回去。拾二炭是小时候必修课,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承包

    我父亲王统时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猴咀中学毕业分配在徐圩盐场机关总机房,后来到西港工区当统计员,1966年调台北黄海化工厂,后被连云港市委老中青三结合调到市委工作,记得那时在新浦我们家住在通云旅社。特殊年代我父亲又回到了黄海化工厂并于1972年全家调到徐圩新建化工厂,他在化工行业干了一辈子。

    1992年徐圩化工厂已关停,省盐业公司成立黄海化工集团,徐圩化工厂由黄海化工集团承包经营。黄海化工集团领导找到我父亲,让他承包化工厂,主要生产氯化镁,财务从厂里大账走,资金不影响使用。我父亲承包后,对氯化镁车间进行了彻底改造,新上了锅炉设备,产品供不应求,购买产品的货车排队等货,他除了把化工厂工人安排上班外,在农村又聘用了几十名工人,高峰时用工达200多人。家里到处都住满了前来上班的亲戚。1995年初,黄海化工集团承包期满,化工厂回归徐圩盐场,省盐业公司派审计部门对我父亲承包期间账务进行了审计,承包合同解除由徐圩化工厂自行生产,从此徐圩化工厂历史走向结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