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对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应救尽救”
打好民生兜底“主动仗”
海州区对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应救尽救”
打好民生兜底“主动仗”
本报讯 (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张梅莲 朱染秋 邵沛源)最近,根据因病返贫致贫预警监测,海州区民政局发现新海街道的杨海(化名)一家陷入困境。原来,其本人因身患肝癌无法工作,医疗费已超3万元,入不敷出。于是,他们把预警推给街道民政部门,很快就协助他申请了临时救助,并转介到市医保局享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解了燃眉之急。在海州区,类似这样被主动发现,及时救助的案例还有很多。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海州区加快构建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真心真情对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应救尽救”,实现了“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截至目前,海州区民政局共核对新申请人员440户1074人,反馈预警信息80条,核对和复核率达100%;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累计达5632万元,确保核查到位、精准到人,切实兜牢民政底线。
“目前,海州有特殊困难群体10682人,包含困境儿童、残疾人、特困人员、城乡低保人员及流浪乞讨人员等。”海州区民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切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和妇女儿童权益的保障工作,持续健全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常态监测、快速预警”机制,规范完善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救助准入条件,优化完善“单人保”施保、低保渐退缓退、就业成本和刚性支出扣减等政策措施。
“在这群特殊困难人群中,大部分都跟‘残障’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我们以此人群为重点关注对象,进行网格化辐射,力求不漏掉一个困难群众。”据海州区民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统一使用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业务,及时完善系统数据,确保线上、线下数据一致,补贴发放人数、资金等数据精准;还积极推进“全程网办”“跨省通办”“主动服务”,实行专人负责系统操作。“我们会每天登录这一系统,及时处理全程网办和主动服务信息;每月按时审定各镇街新录入、区残联审核后的残疾人信息,符合条件的按照相关标准发放补贴,不符合的退回并告知原因。”相关负责人说。
常态“解难”之外,还有临时“救急”。为及时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问题,海州区多措并举强化临时救助工作。浦南镇汪新村村民梁法家(化名),原是幸福的四口之家,他因车祸导致残疾,与妻子离婚后,带着一双儿女生活。当两位子女双双考上重点大学之际,7月,他却因车祸再次遭遇大面积脑梗死,医院的病危单和催账单不停袭来。浦南镇民政办知悉后,迅速采取应急举措,及时申请到临时救助;同时把他作为临时救助中重大病类型的患者转介至市医保局,协助其及时享受医疗救助。“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核对系统审核其家庭收入及实地走访,依照政策将其纳入低保。”海州区民政局低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而截至10月,海州区已累计将240名符合临时救助中重大病类型患者转介至市医保局,兜牢了民生底线,让关爱更加精准,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