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光 十三载坚守一个“农业梦”
赵书光,1983年生,中共党员,农学硕士,灌南县园艺技术指导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他13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沃土,足迹遍布全县238个村,助力打造50亿元规模、全国闻名的“菌菇之乡”;他潜心创新研究,推广20余项农业新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和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多年来,他拒绝高薪聘请,坚守灌南,培育了35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8000余名老百姓家门口就业。先后获评中国乡村菌业专家、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荣获“最美港城人”等荣誉。
“搞农业推广工作,就要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只有沉下心来潜心研究,才能掌握农业核心技术。”赵书光常说。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赵书光的身影总会出现在菇厂果园,零距离开展试验示范研究。
2009年,赵书光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灌南。为了了解产业结构,找准发展定位,他深入农业企业、合作社,俯身田间地头、大棚车间,一年时间,跑遍了全县238个村。赵书光发现,灌南县正在兴起的菇类养殖虽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产品定位比较低端,售价较低,急需更新换代。在大学导师的推荐下,赵书光决定主推在南方城市认可度高、经济附加值也高的杏鲍菇“白引一号”和“阳光玫瑰”葡萄两个新品种。他带着江苏相如有限公司的一些种植大户深入福建考察,并邀请了上海农科院专家来县里指导授课,最终促成两个新品种在灌南快速落地。
随着灌南县食用菌、葡萄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强势崛起,面对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广大菇农果农对新品种、新技术有很大需求。赵书光紧紧围绕食用菌、葡萄等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主持和参与实施省农业三新工程等各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项目20余项,推广应用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仅仅农果种植一项,就为返乡农民工和留守妇女创造邻近就业工作岗位8000多个,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
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发展壮大,赵书光不遗余力地为企业输送新技术和新项目,帮助企业争取省内扶持资金,改造现有设备。如今,灌南县拥有规模以上相关农业企业35家。“作为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我们产值达5亿元,实现了10年产值翻10倍的发展奇迹。这离不开我们的技术带头人赵书光站长。”江苏裕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健光坦言。
初心不变,方能始终。赵书光说自己是农民的孩子,学农的目的就是要助农富农。如今,他在这片沃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会继续坚守这个美丽的“农业梦”。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