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劳顿 播撒革命火种
在1923年至1924年间,王尽美呕心沥血,创办了《十月》杂志,并参加了《晨钟报》《现代青年》等报刊的编辑和撰稿工作。1923年6月,王尽美根据党的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于1924年1月,代表山东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有幸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其后,孙中山以他个人的名义,委派王尽美等4人为国民会议宣传员特派员。回山东后,王尽美奔走青岛、淄博、张店等地,开展国民会议运动,先后帮助上述城市成立起国民会议促成会。在青岛期间,他还和邓恩铭一起,领导胶济铁路二月大罢工。对于他是否来过家乡海州,则有待考证。
“由于王尽美的身份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只有少数党的领导者以及国民党上层人物才会知道。”我市王尽美研究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党在山东地区组织的最高领导人,王尽美所从事的主要活动都是党的重要机密,所以他所做的事鲜有人知,其真实身份即使是他最为亲密的朋友也不十分清楚,所以从正式公布的信息上不可能查到王尽美来海州的具体活动情况的。而就“王尽美究竟有无回到海州”的问题,市委党史工办相关工作人员曾专程到王尽美的出生地——山东诸城考察走访,发现没有确凿史实支撑这一历史细节。
我市王尽美研究会也只能使用间接材料,来推测他在海州的活动情况——为了安排各地举行孙中山追悼会等事,王尽美曾前往海州。在船上,王尽美对海州船工讲“海州云台山当路村是旧家乡”。他讲到从板浦中正“精勤学堂”培养出的卞赓状元和“海属泰戈尔”朱仲琴,还讲到海州人吴苓生是第一个在海属地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活动的人。那时,王尽美和吴苓生二人都是李大钊发起的马克思研究会成员。1924年底,吴苓生回国后,利用假期回到家乡海州,到海州省立十一中学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社会主义带到海州。
由于长期的奔波劳累和物质生活的艰难,王尽美早在1924年10月就染上了肺结核。1925年4月从北京回山东后,他就病情急剧恶化,卧床不起;6月回大北杏村老家休养;不久便生命垂危,不得不转入青岛医院治疗;1925年8月19日病逝,时年27岁。
1961年,适值建党40周年,同为中共一大代表的董必武挥笔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毋庸置疑,在革命同伴眼中,王尽美是永远的青年;而百年后我们回看他经历过的贫苦、压迫、艰难、病痛,却生出另一种感慨:在这沉着从容的青春面容下,革命先辈们习以为常的抗争不屈、奋斗到底,原来如此震撼人心,指引着我们不断赓续精神血脉,建功未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