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T2T3专版
2021年07月01日

承百年历史 显金融担当

连云港市银行业发展印记

民主路老街:中国银行新浦支行旧址中行新浦支行老员工朱安定工作照,是江苏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奠基人。中行新浦支行老员工朱安定工作照,是江苏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奠基人。












  

    知来路 启新程

    伴随新海连地区解放的隆隆炮声,一批身上还带着浓烈硝烟味道的山东解放区银行干部,1948年11月7日进城接收国民党的中央银行,并于当日建立北海银行新海连支行,这个支行隶属北海银行鲁中南分行管辖。它的建立在连云港市的经济史、金融史、货币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的成立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本地区金融工作新的辉煌篇章。

    为了解我市解放前后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的情况,日前笔者专门拜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原新海连支行行长、现已97岁高龄的叶明轩。

    据叶明轩回忆,刚成立的新海连支行办公地址,暂设于新浦民主路的江苏银行(现新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1948年11月20日整体迁至解放中路26号(现门牌55号)中央银行新浦分行,并对外营业。就是现在的中央百货对面一座墙体浅灰色的日式二层老楼,这个大楼是194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

    1914年中国银行在板浦设立收税处。1933年陇海铁路修至连云港,同年港口码头动工。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江苏银行、江苏农民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徐州国民银行、金城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实业银行、大中银行、长安银行等13家金融机构陆续来此设立分支机构。但在日寇侵连前陆续撤离。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金城银行、江苏银行、中央信托局先后来新浦复业,新开业的还有地方成立的连云市银行;1947年8月24日成立四联总处新浦分处,即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银行等4家联合办事处的简称。以上各金融机构于1948年连云港市解放前夕撤销。

    另外,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42年9月,赣榆县设立北海银行赣榆办事处。1949年11月改称为中国人民银行竹庭办事处。

    1948年初,在路北东海县财政金库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海银行东海办事处。1949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银行东海办事处。

    北海银行、华中银行分别发行了货币,并在根据地和解放区流通使用。事实说明,军事斗争胜利后,需要开展经济建设,这离不开金融助力,离不开人民的银行、新中国的银行。

    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人民币。新海连支行自1949年2月1日起,陆续发行了12种面额的人民币。以北海币、华中币100元兑人民币(旧币)1元,收回了北海币、华中币。

    考验挑战

    改造旧金融业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石家庄宣布成立了,但根据北海银行山东省分行通知精神,北海银行新海连支行暂未改名。直至1949年11月1日,北海银行新海连支行才改称为中国人民银行新海连支行。

    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是发行货币之机构,是银行之银行,并担负国库之职能。所以,在接管国民党政府的中央银行后,即开始履行相应职能。宣布金圆券为非法货币,意味着原中央银行不仅是形式上的结束,其功能也被消灭。

    新浦、海州、连云解放后,北海银行的机构成立,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各项工作几乎是未在接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解放初期,金融市场混乱,金圆券泛滥,黄金、银元充斥市场用以计价流通,新海连支行立即整顿金融市场,统一货币制度,规定以北海币(华中币)为计价货币。并根据政务院颁发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实行国家现金管理的决定》,对单位开户和缴存使用现金进行管理。至1951年9月,市区2490户工商企业,已有96户在银行建立了往来关系,1952年现金收支分别达到2532万元和2667万元(已折成新币)。

    同时,从办理“折实储蓄”“实物贷款”“小本贷款”开始,逐步把金融业务引向正轨,建立了新的金融秩序,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统一和稳定。

    折实储蓄亦称“折实存款”,不按货币单位,而是把货币折成折实单位进行存取的一种储蓄。一个折实单位等于一定种类、一定数量实物的价格总额。在物价不稳定的情况下,为了鼓励储蓄,保证存款价值不受物价涨落的影响,开办此种储蓄。后来随着物价稳定,折实储蓄逐渐减少,1950年底取消。

    实物贷款就是相对于货币贷款,货币贷款发放时是货币,而发放实物贷款是直接用实物替代货币,支持农民农业生产。还贷时,用货币或实物均可。

    小本贷款是贷款一个种类,解放初期为了恢复经济,发放给城市贫民做小本生意的贷款,相当于现今的个体工商户贷款。

    至195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新海连支行已在海州、墟沟、猴嘴、陈家港、燕尾港、连云港分别开设了办事处、营业所,办理各项业务。另有2个储蓄所、4个服务组成立,初步形成了遍布市区城乡业务齐全的营业网点。

    农民还贷

    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形成

    从“一五”时期到改革前的1978年,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体制。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也是商业银行;既承担发行货币、金融管理等国家银行职责,也办理为整个经济服务的各种商业银行业务。

    1952年末,中国胜利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国家制定了《1953—195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时期,我国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与此相应形成了集中统一的中国人民银行体制。

    这一时期,中国的金融业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针,围绕着实施“一五”计划规定的基本任务而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各项业务活动,广泛聚集社会资金,大力支持全民所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加强货币信贷管理,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据叶明轩回忆,印证了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财力和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国家开始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家银行体制,1954年,人民银行在各大区的区行撤销,总行直接面向各省、市、自治区分行,形成了总行、分行、支行三级垂直管理组织体系。

    从1958年开始,国家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银行也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信贷管理体制改为“存贷下放、计划包干、差额管理、统一调度”。到1963年,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了正常运行状态。“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合署办公,省一级成立财政金融局或并入财政局,信贷管理职能与财政预算职能发生混淆,为经济与金融综合平衡设置了难以克服的体制障碍。

    叶明轩介绍:“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高度集中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管理体制,为国家吸收、动员、集中和分配信贷资金,尽快奠定重工业基础、壮大国营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经济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建设和发展。”

    据相关资料记载,解放初期,连云港工业企业很少,仅有国营和地方国营的矿山、轻工、食品和电力等10家厂矿,市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需要,对部分重要工业企业发放贷款,以解决工业生产的资金需要。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连云港市同全国一样,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末,存款余额为538万元,其中企业存款138万元,财政性存款160万元,储蓄存款204万元。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存款上升缓慢,至1976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759万元,其中企业存款3392万元,财政性存款1804万元,储蓄存款760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市各金融机构运用经济办法积极扩大资金来源,存款有了大幅度的增加。1978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3655万元。

    由于存款增加,扩大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增加了贷款的投放量,并由过去只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扩大到固定资产贷款领域。1978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为4.8亿元。

    人民银行连云港市分行微机房

    改革开放

    “大一统”体系的变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从此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实行经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大改革,经济多元化和货币化程度开始提高,专业化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强,客观上要求发展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人民银行身兼双重职能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已经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首要措施是恢复和建立多种金融机构。1979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于同年3月13日正式恢复建立。1979年10月,市人民银行加挂中国农业银行连云港市支行牌子,首任行长就是叶明轩。原属市人民银行的郊区农村营业所,全部划归农业银行,并由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集体所有制金融组织,在中国农业银行领导下,逐步得到恢复和加强,得到了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陆续恢复原建制。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正式宣布确立中央银行制度,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并具体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和拟订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基本制度,经批准后组织执行;掌管货币发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统一管理人民币存贷利率和汇价;编制国家信贷计划,集中管理信贷资金;管理国家外汇、金银和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代理国家财政金库;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置或撤并;协调和稽核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工作;管理金融市场;代表我国政府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十项职责。

    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198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我市于1月1日,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连云港市支行,在原办公地址与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支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资金分开,两套账务,业务分别接受两个省分行领导。

    据史料记载,1984年,连云港市有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分行和工、农、中、建4个专业银行机构,全年各类人民币存款余额为7.82亿元,贷款余额12.5亿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市的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如雨后春笋。1987年,连云港市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解放中路城市信用合作社成立;1988年,交通银行连云港支行重新组建试营业,1989年正式营业;1996年国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连云港市分行成立;同年底连云港市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在此基础上,2001年组建了具有地方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连云港市商业银行;2000年辖区内126家农村信用合作机构以县(区)为单位整合为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县(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连云港监管分局成立,履行对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

    银行业经营性金融机构自1984年至2005年,从原来的工、农、中、建4家国有银行为主体框架发展成为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汇分局等9家机构组成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保险公司由1家增加到11家;先后成立3家证券业金融机构,典当、担保机构相继成立。至2005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类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26.83亿元,比1984年增长54.58倍;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3.31亿元,比1984年增长21.06倍,全市建成了银行监管业、银行业、非银行业、保险业及证券业5大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港城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

    金融“裂变”

    从计划走向市场

    如同平地惊雷,连云港市金融发展之路从改革裂变中走出。笔者在金融系统工作42年,见证了金融改革的风风雨雨。

    改革开放之前的人民银行既负责经营业务又负责监督管理。那时资金供应是计划管理,资金供应渠道是“双轨制”,固定资金供应归财政,流动资金供应归银行,对外汇和现金实行严格的管制。企业提现用途控制很严,除工资性支出、出差、农副产品采购等用途外,其他一律不准取现,每个单位只允许保留很少的现金库存。那时银行经常突击检查企业现金库存,对于超限额、白条抵库等现象采取制裁措施。

    计划经济的金融体系束缚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并与改革开放的浪潮相冲突。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金融体系也逐步完善,恢复重建的农业银行专门经营农村金融业务,中国银行专门经营外汇业务,建设银行专门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业务。1984年,根据国务院决定,人民银行将兼办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分离出去,成立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形成了以央行为核心、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为支柱的银行体系。

    人行退出经营,带来的是金融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变的步伐。随着金融“分业经营”框架的形成,金融监管体制也发生重大改革,相继分设了保监会和证监会,2003年,人民银行将部分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建立“银监会”,形成“一行三会”的格局。

    一场场翻天覆地式的裂变,让金融管理者的内容和体质更加明确,也见证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化经济的华丽转身。改革开放40多年间,港城金融业已从最初的4家国有银行逐步扩容成6家,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恒丰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地方银行加入港城金融队伍,原有的农村信用社也逐步改制成为农商银行,城市信用社也变身成为江苏银行等。

    港城银行所能提供的业务也从之前储蓄、信贷、汇款等单一业务,向银行卡、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现金管理、理财等众多业务发展。银联公司则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支付工具,实现了银行卡在各行之间的无障碍使用,而这一点即使在金融最为发达的国家也难以实现。

    牢记使命

    打通港城经济命脉

    统计数据显示,1984年,我市的各项贷款余额仅为12.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82亿元,外汇存款余额571.76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764万美元。如今,港城的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外汇存款额和外汇贷款余额分别是30多年前的606倍、376.7倍、105倍和104.7倍,港城金融业实现了难以想象的跨越式发展。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没有金融再好的政策落地也将沦为空中楼阁。2009年6月10日,当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将江苏沿海发展列为国家战略之时,整个港城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

    不过,现实的资金短缺却为港城人的斗志浇了一盆冷水。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港城财政资金一直以来都并不充裕,显然很难满足重大项目建设需要。这种情况下,金融监管部门一方面改革考核机制,动员全金融系统向上级行汇报我市发展优势和重点建设项目融资需求,争取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多次前往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最终努力取得成效。据此,市政府明确了“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即贷款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贷款增长份额不低于上一年全省平均水平。

    这一目标的落实,推动了港城金融的快速发展。从2009年至今,我市贷款年平均增速达到21%的高水平,高于全省贷款增速平均水平,田湾核电站等多个港城重大项目全部圆满获得信贷支持。

    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双轮驱动”战略,针对间接融资增长后劲不足的情况,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此补充贷款增量不足的缺陷。包括BRT公共交通建设、港口30万吨级航道建设、徐圩新区开发建设等港城重大项目都通过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等形式,获得了充裕的资金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217.2亿元。我市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所占比例已经从之前的可忽略不计迅速升至36.7%。

    扎根港城,各金融机构不仅要做好服务大局的工作,还要时时刻刻心计民生。为此,在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方面,下大功夫把民生金融工作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不断通过创新举措,推动民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普惠深化。通过各种政策等正向激励手段,增加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增加支农、支小资金来源,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的信贷投放。

    针对小微企业、涉农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思路,重点破解小微企业、“三农”和就业创业等领域融资难问题。通过与市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市场化运作机制。

    港城多家银行机构也纷纷跟进引进了国际先进的信贷工厂模式,东方农商行等银行先后引进德国IPC微贷模式;东海农商银行则通过构建“阳光信贷”信用共同体模式有效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如江苏银行推出小微企业“小快灵·转期贷”业务,农行将“资产下沉”在重点乡镇重设网点,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为破解小微企业、“三农”和就业创业等领域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的港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连云港已经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此,港城金融业将面临新一轮改天换地的发展高潮,港城经济也将迎来最为辉煌的篇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这段峥嵘岁月,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仿佛那令人敬重、让人称赞、艰苦卓绝的老一辈银行家就在眼前;仿佛那令人敬佩、让人动容、硝烟弥漫的金融斗争就在眼前,使新一代的银行人难以忘却,必将激励全市金融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这一时刻,在新时代开启金融走向未来的新征程。(陈苏鸣)

    民主路老街:中国银行新浦支行旧址

    中国银行连云港分行1974年在连云镇胜利路49号旧址

    中行新浦支行老员工朱安定工作照,是江苏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奠基人。

    人民银行新海连支行成立时全体人员合影

    连云港市农民银行旧址

    1988年9月中国银行连云港东海支行开业剪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市境内流通的部分货币

    本文作者与原中国人民银行新海连支行行长、现已97岁高龄的叶明轩合影

    陈苏鸣: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发展研究院现代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原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科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